每年在德国大学注册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超过3万人。每个留德中国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有自己独特的奋斗故事,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。
之前,就有小学弟跟我讲,希望我能把自己的经验写一写,分享给大家。最近终于忙完了公司的事,能有时间写一写老故事了。
首先自我介绍下,本人男,二十七岁,三年前来到德国,慕尼黑工大金融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。之所以写这篇文章,是希望能把自己这几年边学习边工作创业的故事描述一下,抛砖引玉,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参考。
当年经过APS,德福等考试的折磨,我终于收到了慕尼黑工大的入学通知书,专业学的是金融数学。从跨入大学起,我就发誓一定要学业有成,然而经济的拮据让我喘不过气,被迫一边学习一边想办法赚取收入。应该跟大部分留德学生一样,我在德国的第一笔收入——来自于代购。
正式开始做代购后,才知道代购不容易:
要精于利用各种的手段宣传;
要善于发现物美价廉的商品;
要熟悉化妆品的品牌和系列;
要了解各种奢侈品和流行时尚;
要有不亚于摄影师的拍照水准;
要应对不同客户的询价和质疑;
除了这些必备技能之外——
你还要采购,搬运、打包、发货、追踪物流;
还要担心东西是不是会被税;
还要担心货品会不会有破损;
……
真正进入代购圈,才知道有多辛苦。
挣着卖白菜的钱,操着卖白粉的心。
深思熟虑下,顿感代购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当时果断转型,将8个月代购所挣6000欧,加上朋友的资金,作为公司的建立和运营费用等。学生身份、学生签证,在德国是无法开公司的。
期间一个学长已毕业,并已从外管局拿到了德国找工作签证。于是,我俩商量先合伙开个GmbH(责任有限公司),他有工作签证可以做法人,我投资入股。德国注册GmbH最低注册资本需要25000欧,资金到账一半即12500欧,便可开始注册流程。公司注册成功后,这笔资金即可自由支配。既可以作为流动资金,也可以提取。
GmbH注册流程:
公司章程,内容包含注册资金金额(最低25000欧);
公证公司章程、公司成立证书、任命公司总经理;
开设银行账户;
缴付注册资金,至少注册资金的25%,总额至少12500欧;
注册登记申请;
有注册法官检查公司名称、资金到位情况、文件的完整性;
通过注册法官进行商业注册登记;
其实相比于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国,德国还是给年轻人,尤其是留学毕业生更多的创业机会。但是德国也有句老话,“如果开了公司,那么你的一只脚已经踏进监狱里了。”这话虽然有些夸张,但也证明了德国人严谨以及依法治国的态度,任何公司的违法乱纪行为,在德国都会受到严重惩罚。
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将德国的优质商品(日用品、母婴用品等)出口到国内,规模不大,每月纯利润2万欧左右(扣除租金、税务法务开支等)。但长期来看,国内产品通过德国打入欧洲市场,才是真正的前景所在。
一个留德学生,如何才能独立养活自己?
除了开公司和代购外,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,也都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:
德语流利能力超强的找了大公司实习;
擅长写作的得到了公众号编辑的兼职;
喜欢摄影的不断接着写真婚纱的单子;
体力有余的在郊外的仓库挥洒着汗水;
喜欢美食的毕业后立刻开一家中餐馆;
……
学生时代我们所经历的,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。很多人说国内的竞争更激烈,我一直感觉,“进攻是最好的防御”,要敢于竞争,敢于向前,才能视对手如粪土。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,真正决定你命运的,还是你自己,而不是你在哪里。
身边的同学A为了在德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,在学业优异的情况下,毕业后硬是又考了雅思,一有时间就上自己期望的几个德国大公司页面寻找机会,还花时间在Xing(就业为导向的德国社交网站)和自己所在城市的本地招聘网站上,德企在中国的岗位,他也坚决不放过,最后经过几轮的面试PK,他拿到了令自己满意的offer。
昨天在WEGZUDE求职招聘群里看到群友的一句话:
“大家对留在德国工作是怎么想的呢?大部分人工资都是税后2000吧。感觉除了租房、吃饭、旅游、购物等,一个月也剩不下什么钱了”
似乎是这段话引起了留德华们的共鸣,群里关于在德生活和工作激烈得讨论了起来:
“既然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我们都要回中国,那现在还留在这里干嘛呢?”
“德国的生活只是看着风光,实际上多少愁苦只有自己知道。”
“确实感觉在德国处处都生活的好艰难呀。而且娱乐活动也那么少,即使工作了也融不进德国人的圈子。”
“在德国你觉得不好,在中国你更呵呵。德国好歹靠实力还能有出头之日,在中国都是靠关系。”
群里每个人各抒己见,几百条的对话瞬间刷屏……
对于留德学生的财务独立能力和职业发展,你怎么看?